天命人集结!《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亮相中国美院美术馆,部分内容为首度对外公开
4月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指导的“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

炼丹炉中淬真金:传统基因的数字化重生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既能锻造法宝,亦能淬炼猴王的火眼金睛。而此次展览,正是将数字时代的“炼丹炉”搬入实体空间,通过七个单元的叙事结构,将游戏中的视觉奇观、叙事内核与文化溯源逐一解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据悉,此次展览中展出的展品包含游戏场景原画、角色原画、采风照片、模型、雕像、周边衍生品等,部分内容为首次对外公开。
展览一层为“破顽空”与“载群生”单元,以天命人的觉醒为线索,通过“影神图”系列原画,揭开妖神众生的神秘面纱;二层“明邪正”与“开尘锁”单元,则聚焦黄风岭、小西天等经典章节,通过虚实结合的布景与光影技术,重现游戏中的游戏创作的台前幕后与文化溯源;三层“踏云光”与“会元龙”单元,以多维度“西游”主题碰撞为核心,探讨经典IP在数字媒介中的传承与创新。此外,在负一层“赌输赢”沉浸体验区,还为玩家们提供了与游戏角色互动的试炼场,进一步增强虚拟与现实交融,丰富观展体验。

二十年育人深耕:国美动画基因的破界突围
展览背后,是中国美术学院动画学科六十载的厚积薄发。自20世纪50年代“美术电影”黄金时代起,国美便以“诗性动画”传统奠基,从《大闹天宫》的装饰线条到《山水情》的水墨意境,始终坚持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媒介的融合路径。

《黑神话:悟空》艺术总监杨奇的成长与创作轨迹,恰是国美人才培养理念的生动体现。杨奇回忆道,团队扫描重庆大足石刻时,建模一度达到“10亿面+”的可怖工作量。这一技术实践背后是对传统艺术本体的深刻理解与敬畏。
这种“技术工具论”向“人文科技双向汇通”的跨越,印证了国美“通才中的专才”培养目标——既深谙丹青笔墨,又精通材质编辑,让传统文化基因在数字土壤中迸发新生。此次展览,正是国美向世界递交的“教学案例”,展现出中国美院“全球本土双轮驱动、人文科技双向汇通”的育人理念以及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前瞻性思考。
神话照进现实,艺术永无边界
展览开幕当天,游戏科学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冯骥也来到现场,他表示,此次展览是“游戏作为一种艺术有力的证明”,展览当中展出的超400余幅画作与200多件实体模型,印证了团队十余年对“西游文化”的深耕。此外,他也鼓励从业者保持文化自信,扎根东方美学,以作品唤醒大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并呼吁行业以耐心与匠心推动国产游戏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展现中国创意的全球潜力。

金丹初成,火候未止。《黑神铸炼》艺术展既是对《黑神话:悟空》现象的深度解构,亦是中国美院百年美育传统的当代表达。在这里,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中的静态陈列,而是通过技术赋能,成为可交互、可体验、可再生的精神遗产。当观者走出美术馆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对一款游戏的惊叹,更是一个问题的种子:在世界美术的版图上,谁掌握“铸炼”的能力,谁便拥有下一个千年的火种。

即日起至5月21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期待每一位观众走进“炼丹炉”,亲手揭开属于东方的神话密码。
展览信息
时间:2025年4月9日-5月21日(16:30停止入场)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山路218号)
预约方式:通过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公众号或支付宝平台实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