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社区学院3.0正式来了——八大"红色加油站"上线 西青区基层治理再升级
日前,赤龙社区学院3.0正式发布,通过1个共同体+8大学堂+7大平台,赤龙南(北)街道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基层治理强磁场。
打造特色学堂,实现定位体系精准化
赤龙南(北)街道坚持需求导向,以“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为核心理念,用心打造党员群众“愿意来、坐得下、还想来”的“家门口”学习阵地。赤龙社区学院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全科社工、居民群众以及新就业群体等不同群体需求,在原有7所共建高校的基础上,联合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构建“八大学堂”特色矩阵,创新打造“初心学堂”“社工学堂”“银发学堂”“亲子学堂”“创富学堂”“小哥学堂”“平安学堂”“能人学堂”,让学习阵地成为凝聚人心、赋能发展的“红色加油站”。通过系统化构建,逐步实现社区学院从“单一培训阵地”到“综合赋能枢纽”的蝶变。



聚焦受众群体 实现服务范围多元化
赤龙南(北)街道联合大寺镇、经开集团成立赤龙社区学院“善治先锋共同体”,聚焦党员干部实施“共学 铸魂”工程;聚焦社区头雁实施“共享 互促”工程;聚焦全科社工实施“共进 提能”工程,持续打造具有西青特色的学院品牌,以赤龙社区学院为切入点,将经验成果推广至大寺片区及全区,实现做优做强社区学院的目标,助力我区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提升与进步。扩大居民群体服务范围,增加优质、高效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通过搭建联合共建平台,汇聚多方力量,为居民带来更全面、更专业的培训与指导服务。探索更多促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的途径,助力暖“新”友好行动,为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提供阵地支持、培训保障。

构建平台矩阵 实现赋能治理高效化
赤龙南(北)街道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推动优质课程“引进来”与学习成果“走出去”相结合,提供多元服务,推动多元共融,实现学习培育、实践锻炼、激励引导,打造先锋践诺、基层善治、技能创富等七大平台全链条赋能矩阵,将社区学院建设与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一核引领、多极支撑、全域赋能”的发展模式,让社区学院成为西青区凝聚党群合力、赋能基层治理的“强磁场”,为西青善治注入强劲动能。


下一步,赤龙社区学院将坚持学堂打造与平台建设相结合、坚持系统培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坚持长期教育与重点攻坚相结合、坚持完善规范与强化特色相结合,扎扎实实做好学院培育“后半篇文章”,努力把学院学员转化为“政策的宣传员、社情的搜集员、矛盾的调解员、文明的示范员、创富的领跑员”,推动学院工作和基层善治再突破、再提升,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