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E视野丨商标,让临沂城市名片“活”起来

时间:

商标,让城市名片“活”起来

在临沂客户端讯4月中旬,在沙特举行的中国山东出口商品(吉达)展览会上,承载着东方文化密码的玩具品牌“咔得乐”绽放异彩。熊猫、足球、中国古建筑等栩栩如生的拼插玩具,让老外爱不释手、为之倾倒,不仅成功签约,还吸引了来自中东的订单。“咔得乐”商标,开始在中东叫响。

商标是产品的商业DNA,承载着企业信誉及核心密码;更是产品的身份象征,高度凝聚了企业文化及经营宗旨,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的商标一字千金、历久弥新,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焕发生机。知名商标更是跨越国界,在商誉沉淀中成就高价值的无形资产,经久不衰地活跃于世界舞台。

临沂,作为全国市场名城、物流之都,是商标大市,在商标培育、保护、维权、国际注册及海外布局等领域百炼成钢,稳健发展。

产业“出海”:“国际商标”须先行

产业“出海”,商标须先行。

“咔得乐”在临沂商城“出海”中率先破局,得力于超前的商标专利保护意识。作为创新型企业,2015年创立伊始,“咔得乐”就通过《马德里协定》进行了国际商标注册,覆盖128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德国、日本等玩具销量大国尽收囊中。

“拥有了国际商标,就有了进军世界前沿玩具市场的通行证!”品牌创始人张衡,这个把东方“卯榫”智慧与时尚结构玩具完美融合的“玩具达人”,一开始就把“咔得乐”定位为“全球人”的玩具。先期投入700多万元,历时6年多,通过PCT国际专利体系,一举拿下38个国家的专利认证。

“国际商标,就是我们的眼睛。”目前,“咔得乐”已一骑绝尘,在亚马逊等17个海外平台持续“卖嗨”,成为文化输出的使者,让老外在方寸之间真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商标打前站,加速实施“出海”战略的还有金锣集团。作为国内肉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金锣集团极具商标保护意识。在国内商标体系中注册了多个类别的“金锣”文字及图形商标,并对调味品、连锁店经营等产业链的相关环节进行了注册。同时深耕海外商标布局,通过马德里体系,在东南亚、欧盟的多个国家注册,保障了海外市场的品牌权益,为产品国际化筑起“护城河”。

南北“欧普”:商标“论剑”尘埃落定

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类别,已成为对品牌进行法律保护的主要载体。“南北欧普”商标案例,见证了我市中小型企业商标保护工作的日渐成熟。

“欧普OPPLE”“欧普OUPU”两大商标分别隶属于广东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欧普科贸有限公司。商标文字相似,注册类别不同。“欧普OPPLE”是“中国驰名商标”,驰名商标在特定情况下可获跨类别保护。但欧普橱柜作为临沂从“板材之都”到“木业之都”产业升级的代表性企业,商标与创业并行,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产品在橱柜、板材、办公、金属五金等类别相关商标的注册,基本形成了产业链的全品类保护闭环。

历时两年,这场南北“欧普”商标间的“华山论剑”,终于在2024年9月尘埃落定:两个商标属分类别注册、无关联性,“欧普OUPU”商标予以维持。这也为临沂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商标保护范本。

精神传承:文化辨识度实现经济赋能

红色文化商标,是最具文化辨识度的一类商标。

在“千城一面”的发展竞争中,红色文化商标能立时凸显“红色沂蒙”的独特定位。其奉献精神与诚信品质,可通过商标渗透到城市形象中,放大城市精神,吸引政策支持及人才、资金入驻。

“沂蒙红嫂”作为红色文化商标的典型代表,其价值已远远超越商业范畴。从2002年第一个煎饼类、土布床品类“沂蒙红嫂”商标注册成功,到2018年炒鸡、鸡汤类商标的注册,临沂沂蒙红嫂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注册了18大类商标,涉及食品、手工艺品、旅游、家政服务等领域,包括防御性注册及产业链延伸的前瞻性注册。

“沂蒙红嫂”商标的文化辨识度与美誉度,使得“沂蒙红嫂”全品供应链迅速推开,将在临沂农业产业化转型、农业产业园打造、产业增值拉动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成为我市重要的文化和经济资源。

■地理标志:商标“出圈”逼退“假李逵”

在商标大家族中,最惹眼的是“地理标志商标”。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物。八百里沂蒙拥有“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莒南板栗”等多件地理标志商标,涵盖特色农产、手工艺品等,数量居全省之首。这些青山绿水养育出的产品备受消费者追捧,成为各大供应链、电商平台的“香饽饽”。

“苍山大蒜”“蒙阴蜜桃”等商标率先“火出圈”。因熟知率极高,“假李逵”时有出现。“苍山大蒜”就曾遭外地商户擅自使用来销售非原产地大蒜,法院认定对方为“构成虚假产地标志”;“临沭柳编”也被某外贸公司冒用在亚马逊平台出口产品。最终通过跨境协作机制,令其商品下架并进行赔偿。

地理标志商标的魅力,能吸引海量粉丝聚集打卡,成为一座城市的文旅风向标。“临沂糁”“临沂炒鸡”作为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名吃,早已名扬海内外,地理标志商标正在积极谋划申报。

“地理标志商标”的背后,联结的是千百个小微企业和农户。商标保护意识参差不齐,主管部门通过注册指导、规范使用、打假维权、海外布局等方式进行引导、帮扶与保护,同时参与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联盟等组织,让商标这张“城市名片”更加灵动鲜活。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月媛 徐启超

编辑: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