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共赴千年文字之约 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共赴千年文字之约 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综述
安阳融媒记者 李杉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也是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
这一天,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予以支持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发现地——安阳开幕,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字之都”发出“文化请柬”,以开放怀抱邀请世界共赴这场千年文字之约。
这一次,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首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被授权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识,搭建起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搭桥梁 系纽带
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宾朋齐聚“文字之都”
举一场盛事,迎八方来客,品汉字之美。
本届大会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内容涵盖甲骨文研究阐释、汉字教学普及、汉字文旅文创、汉字国际传播及文字交流互鉴,充分发挥安阳地域特色优势和文化资源禀赋,进一步在智能化、多元化、大众化方面创新,以汉字为核心和载体,以文字为纽带,做好甲骨文阐释和汉字现代化研究,讲好汉字故事。

资料图
大会吸引了来自法国、德国、土耳其、日本、韩国、越南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字文化专家学者、国内头部文化企业代表、国内20余所高校的国际学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规模和影响力均创历届之最。
汉字不仅是记录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追溯中华文明源流的路标。循着这个路标,中外嘉宾齐聚安阳,展开分享和对话。
开幕式上,“文字·文明·科技·未来”对话会同步举行,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央视网、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汉仪字库、宇宙猜想等文化科技企业代表现场对话交流,推动文明互鉴、项目合作。

资料图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6场平行论坛、1场主题讲座、1场合作洽谈会,以及“不同语言·一个世界”世界绘本专题展、“甲骨溯源·国风雅韵”专题展、“友城携手·书画未来”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书法绘画作品展等国际文字艺术系列展览,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总决赛、中国河南省·韩国庆尚北道结好30周年文艺联演和嘉宾进校园、“了不起的甲骨文”创作者之夜等线上线下活动。丰富的活动让本届大会更精彩、更出彩。
极具文化味儿和科技范儿也是本届大会的“名片”。“AI助力甲骨文研究考释与活化利用邀请赛”正式启动,设立学术研究、算法开发和大众创意三大赛道,助力甲骨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惊艳亮相开幕式的两位“特邀嘉宾”——机器人武丁和妇好,为与会嘉宾送去独属于安阳的浪漫。
更精彩 更出彩
循迹甲骨文,讲述与汉字的“不解之缘”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大会期间,中外嘉宾循迹殷墟甲骨文,感受安阳发展的时代脉搏,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4月20日下午,中日韩共用汉字、世界濒危文字资源保护与文明交流互鉴、汉字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字道——文字的美学叙事等6场平行论坛,“接续根脉 古文新生——甲骨文的时代价值与视听传播”主题讲座,“城市·文化·创意”合作洽谈会等同时举行。在中日韩共用汉字论坛上,专家各抒己见,围绕《中日韩共同常用八百汉字表》发布11年成果、中日韩汉字合作未来方向等议题交流讨论,推动汉字传承与发展;世界濒危文字资源保护与文明交流互鉴主题论坛发布了《数智时代世界濒危文字资源保护之安阳倡议》,提出5条具体建议,为保护濒危语言文字资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在专访环节,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表示:“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是最早被发现的成系统的中国文字,意义重大。国际汉字大会持续举办多年,有助于加强中日韩三国合作,促进与相关国际组织展开密切合作,并为汉字在世界范围内更好传播作出贡献。”
土耳其汉学家、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阿尤布在汉字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题论坛上说:“希望安阳能带着甲骨文和汉字文化走出国门,扩大国际影响力,把中国传统文字和文化融入当代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汉字、了解中国。”
一片甲骨,蕴藏千年文脉。今天,在古都安阳,大家通过国际汉字大会,学习甲骨文、爱上甲骨文。4月21日,参加国际汉字大会的专家学者、国际学生走进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学院、安阳市新一中学、安阳市第八中学、安阳市文源小学、安阳市紫薇小学等大中小学,大家一同欣赏戏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甲骨文拓印等非遗项目,领略“字”古以来的文化魅力。
在“我与汉字”演讲比赛的舞台上,语言不同、肤色各异的国际学生一起切磋汉语、分享心得。4月21日晚,在2025“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总决赛现场,来自俄罗斯、越南、韩国、哈萨克斯坦、西班牙等国的19位参赛选手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他们与中国、与安阳、与汉字的不解之缘,这场大赛已成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民族的 世界的
汉字“出海”,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国际化表达
3000多年前,甲骨刻痕沟通着天人“对话”;3000多年后,以甲骨文为根脉的汉字文化连接着中外交流。
作为甲骨文发现地,安阳聚焦“汉字”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全力擦亮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建成开放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等项目,启动实施殷墟国际考古研究中心,深耕甲骨文信息处理研究,建成全球最大、最权威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发布“数字甲骨国际共创计划”,殷墟甲骨文的传播载体愈发多元、文化价值愈发凸显、数字演绎愈发精彩,“必到必看”日益成为广泛认知。
让汉字“出海”,安阳作出了多元探索。
去年5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安阳市政府、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了“字里行间——汉字中的文明密码”展览,前几天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诗意中国·浪漫风华”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为与会人员开启了一扇品读中国文化、汉字文化的大门,这充分证明,汉字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以汉字为核心载体、走过十年历程的国际汉字大会也已成为研究成果发布、艺术设计展示、中外人文交流、民众参与互动的汉字文化交流和中外文明互鉴的综合性、国际化平台。

(图片来源: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
以字为“桨”,以文作“舟”——
今天的古都安阳,正奋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以开放姿态让世界看到“字”在安阳、爱上“文字之都”。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今天的古都安阳,坚定“四个自信”,深化“两个结合”,做好汉字的创造性转化和国际化表达,为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