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雄安新区蹲点观察:新时代改革新地标展现新气象
新华社石家庄4月4日电(记者杨帆、岳文婷、刘桃熊)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涌现出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地标。从被称作“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到汇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雄安科创中心及中关村科技园……创新与改革带来的活力与效率,助力“未来之城”不断拔节生长。
位于雄安商务服务中心西侧的城市计算中心,其外观呈拱形,与水面中的倒影融合,像一只灵动明亮的眼睛,因此被称为“雄安之眼”,已经成为万千游客到雄安之后打卡的网红地。

“‘雄安之眼’是雄安新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新区各类智能化应用场景都离不开城市计算中心这个智能中枢。”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建设运营单位、雄安云网科技公司副总经理王宇东介绍,城市计算中心承载的边缘计算、超级计算、云计算设施,将为整个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存储服务。
哪条道路车流量比较大?哪个小区的地下管廊里有异常?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整座城市运行数据都能“尽收眼底”。作为新区的“城市大脑”,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不仅是技术设施的集合,它通过数据整合和共享,推动了“规划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城市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为城市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支撑。
“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还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范例。”王宇东表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雄安之眼将城市的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深度融合,为雄安新区打造“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的未来城市模式奠定了基础。
在雄安中关村的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款智能机械臂每每吸引参观者驻足:通过公司推出的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操作员无需掌握专业知识,只需发出语音指令,就可让机械臂完成复杂任务。
“2024年,梅卡曼德将总部从北京迁至雄安新区,目前我们已经走过了从0到1、从1到10的发展阶段,希望在雄安实现从10到100甚至10000的突破。”梅卡曼德总裁办负责人张丹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雄安中关村是由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中国雄安集团、中关村发展集团合力共建的重点项目,是政企联动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由政府推动向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转化的试验田。这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空天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产业为主导,围绕园区行业独角兽,正在加速形成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新技术、新产品的先行先试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雄安中关村已成功吸引15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累计引聚创新人才1500余人。入驻企业累计投入超亿元资金建设创新平台、实验室、研发中心等,主导制定6项国家标准、新增知识产权100余项。通过组织“千企雄安行”、中关村论坛等品牌活动,吸引了5000余家北京企业实地走访交流。
紧扣相关企业和单位需求,近年来雄安新区推出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助力华望城、软创街区、中交未来科创城等10余个创新产业平台和20多栋主题楼宇投用后,吸引京津冀、长三角等地一批民营科技型企业考察洽谈,一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科技型企业落地。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总经理刘晶晶说:“开园运营至今,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到来,今年还将引进、孵化大批前沿技术企业,加速打造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主的产业集群。”
雄安新区是新时代改革创新的产物。如今的雄安新区,正在深化承接方式、建设模式、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持续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