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北京2025年计划安排29项立法!涉及养老、长城保护等

时间:

4月27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

今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共安排29项立法项目。其中,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养老服务条例、北京城市副中心条例等11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6项政府规章为审议项目。此外还有预备项目12项,包括地方性法规草案7项、政府规章5项。

据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王爱声介绍,今年市政府立法工作主要从五个方面安排立法项目。一是在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北京城市副中心条例;将永定河保护条例作为京津冀协同立法项目,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相关立法列为京冀协同立法项目,共同推进调研论证、起草审议工作。

二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拟出台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无线电管理办法(修订);开展旅游条例(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订)、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修订)等调研论证工作;根据国家立法进程和本市实际需要,结合市人大立法工作安排,适时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条例、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条例等调研论证工作。

三是在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方面,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长城保护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养犬管理规定(修订)、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条例,出台“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修订);开展博物馆条例、测绘条例(修订)等调研论证工作;根据本市实际需要,结合市人大立法工作安排,适时启动京西古道保护利用管理条例调研论证工作。

四是在改善民生福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公园条例(修订)、养老服务条例、集体合同条例(修订),出台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开展殡葬管理条例(修订)、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若干规定(修订)等调研论证工作;根据国家立法进程和本市实际需要,结合市人大立法工作安排,适时启动就业促进条例调研论证工作。

五是在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拟出台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非现场监管办法;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修订)等调研论证工作。

此外,根据本市机构改革方案,对机构改革涉及的政府规章进行专项清理。

王爱声说,今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安排体现四个特点,一是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体现市委全会精神、改革发展方向的立法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着力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和探索性作用,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法治护航改革发展稳定,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守护百姓平安福祉。注重与国家法律体系相协调,同时,也注重本市法规规章系统内部协调。

第二,突出优化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立法。把长城保护等一系列文化领域立法提上重要日程,为首都文化建设和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加强科创中心建设方面的立法。在京津冀协同立法方面,既有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也有政府规章项目。还安排了支持副中心发展的专项立法。

第三,针对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需求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安排立法项目,维护公民法人权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涉及养老服务、非机动车管理、房屋建筑使用安全、噪声污染防治等。

第四,增强立法的及时性和可预见性。立改废并举,安排修订一批法规规章,及时更新完善,更好地维护法制统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立法计划中除了审议项目和预备项目以外,还对调研论证项目做了安排,有关方面可以适时启动工作,做好下一步的立法准备。

首都之窗 李磊 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