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益救援队驰援缅甸平安返深
今天(4月7日)下午,深圳公益救援队圆满完成在缅甸震区的救援任务后,返回深圳。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视新闻记者看到,深圳公益救援队抵达后,机场工作人员为他们准备了鲜花和祝福横幅,搜救犬“多吉”也戴上了特别制作的小项圈。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员杨传奇告诉深视新闻记者,整个救援过程比较顺畅,救援队之前进行过5次国际救援,这一次由国家统一调度,行动也更加顺利。
“在整体协调上,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以及缅甸中华总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动员了非常多社会力量参与,为整个救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说。
深圳公益救援队第一时间
赶赴缅甸震区开展驰援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灾情发生后,按照应急管理部统一调配部署,深圳公益救援队快速响应,组织首批23名专业救援队员和1条搜救犬,携带超1吨的救援装备和物资,于3月30日9时抵达震中曼德勒市并按照部署开展救援工作。
3月30日下午,深圳公益救援队在长城酒店探测定位到埋压生命体,之后经过9个多小时的联合营救,于3月31日凌晨营救出1名缅甸籍35岁孕妇。这也是中国救援队伍在曼德勒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此外,当地时间4月2日,由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及当地消防组成的联合队伍在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307房间楼板下方,发现并救出一名受困125小时的52岁缅甸籍男子。该幸存者被救出时生命体征良好。
高科技救援设备+搜救犬“多吉”
助力救援顺利开展
据了解,本次缅甸地震救援,深圳公益救援队携带了雷达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可燃气体检测仪和漏电检测仪、轻型破拆救援设备等救援装备。
其中,莱福第四代雷达生命探测仪具有无探针、无线缆、体积小、重量轻、现场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坚固耐用、防护等级高等特点,可帮助抢险救援人员在地震、建筑物坍塌、泥石流、雪灾等灾难现场探测到被困人员。
其废墟瓦砾中探测距离静止目标达10m,移动目标达12m,探测发射器和掌上电脑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达60m,更安全高效。
除了高科技设备,搜救犬也是助力救援队员开展救援的重要力量。
深圳公益救援队的搜救犬“多吉”,不仅有超强的嗅觉、听觉以及丰富的搜救经验,还能灵活深入机械难达的废墟缝隙,精准标记位置,减少盲目挖掘。在曼德勒长城酒店救援现场,“多吉”展现了专业搜救犬的卓越能力。
据介绍,“多吉”是该队搜救犬组队友12064于雷训导的搜救犬,编号22K92,现年四岁半,加入救援队犬组3年,从半岁起接受训练,迄今已参加过至少5次救援行动,服务时长超过50小时。
深视新闻记者从深圳公益救援队获悉,截至4月4日,深圳公益救援队共完成42个工作场地的快速评估,入内搜索26处,破拆排查11处;救出幸存者2人,现场处置伤患3人;协同中国救援队伍开展灾民点医疗巡诊,处置伤情11人,发放药品380人次;在行动期间,深圳后方信息中心安排402人次24小时值守,为前线提供各类技术支撑。
记者 / 靳承宇 闫科中 谭诗靖
排版 / 谭诗靖 温维
审校 / 庞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