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两千年前书信讲述了哪些丝路往事?

时间:

1987年,甘肃省敦煌市市区以东约60公里的戈壁中,几枚写有“悬泉置”的汉简被发现,这里曾是汉代官方驿站——悬泉置,出土的一批写有文字的珍贵丝帛,多为信件,被称作“悬泉置帛书”。

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第五集《千年书信》,将于今天(4月2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18:00档播出,透过2000多年前的帛书信件,揭开汉代丝绸之路上的边塞故事。

“置”是汉代官方邮驿系统的单位建制之一,悬泉置遗址处在汉代东西交通线的要道上,由坞堡院落、角楼、客舍、办公区等区域组成,包括帛书信件在内,共出土7万余件文物,为研究汉代丝绸之路驿站的设立和运转提供了丰富实证。

在悬泉置遗址西墙外,有一片“灰区”,也就是两千多年前驿站里的人们丢弃、堆放垃圾的地方,就是在这片看上去不起眼的灰堆中,一批帛书信件被考古人精心筛选了出来,其中有三封保存较为完好。

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名字,这三封帛书信件被分别命名为《元致子方书》《万致子恩书》《建致中公及夫人书》,其主要内容分别是“请人代购”“劝和睦相处”“表达感谢”。

其中的《元致子方书》,出土时仅是3厘米见方的一小块,展开之后竟有16折,长23.2厘米,宽10.7厘米,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是截至目前出土的汉代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私人信件。

这些帛书信件中,透露出诸多汉代书信往来的礼仪细节,开篇皆表达尊敬,如名叫“元”的人请友人购买物品,开头写道“元伏地再拜请”;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侍御史的“建”写给敦煌的“中公”,首句写下“建伏地请”,并在信中说“赖中公恩泽,幸得待罪侍御史……”。这些信中还多用“足下”“顿首”“叩首”等谦和言词,信尾则多表达祝福,“强饭”“强饮食”等词语,劝吃好、身体健康的语意表达简洁有力。

节目中将首次披露一条写有“出何氏白素四丈”7个字的丝帛文物,这条“账单记录”和敦煌马圈湾遗址出土的一件帛书,成为丝绸之路上丝帛贸易的共同见证。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中国古人多用“尺素”代指书信,传递情感。节目将基于悬泉置遗址帛书信件,结合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中“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意涵,以舞蹈形式演绎汉代人“尺素传音”的情感表达。

《帛书传奇》第五集将于今日(4月25日)18:00档,在央视频、央视网等总台新媒体平台与央视综合频道(CCTV-1)同步播出。

责任编辑:何芊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