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春山可望 幸福可期
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伴随春的信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年来,万山区黄道乡发展特色产业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奋力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壮美答卷。
高标准蔬菜大棚内,新栽种的菜苗长势喜人;规模化香柚基地上,修剪后的柚林更增“颜值”;500亩坝区里,游客的笑声在油菜花海中吹拂,隐入群山中……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在续写更精彩的黄道故事。

产业兴在家门口,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四月的百汇源大棚基地,异地育苗、本地移栽的辣椒苗、黄瓜苗一天比一天好看,浇灌后的菜苗洋溢着春的气息。当最后一株菜苗移栽后,基地小队长罗珍英长舒一口气。

“整地、栽种50万株菜苗,春节过后一天都没闲着。”村民们盘算着即将到手的工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露天种植到棚内栽种,十余年时间里,罗珍英一直在基地务工,从一名种植新手跻身小队长,工作从最初的单一劳作变成基地管理、工人招聘、产品运输等复杂工作,日工资也根据工作强度和质量不断变化,60元、80元、100元、120元……而这也意味着像罗珍英这样的60余名女性实现了家庭需要与个人价值的有效结合。

“栽种的蔬菜从销往近郊到大湾区,从自寻销路到订单种植,大家的干劲更足了。”基地小队长罗珍英笑着说。
群众获得感的提升,兴产业、带就业是关键。黄道乡10个村正在用乡村特色产业书写强村富民的生动实践。在长坳村,特色香柚种植、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搭建生态循环产业格局;在黄溪村,村干部和村民们带头发展生猪、肉牛养殖产业,村集体底子更厚,村民腰包更鼓;在田坪村、白屋场村500亩坝区,稻油轮作催生“美丽经济”……村村建养殖场,户户栽香柚,村集体和村民都找到了增收致富之路。

金果压枝头,生活甜如蜜。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逾500万元,1088户群众获分红资金43.94万元,群众的生活如春天的繁花一样美。
和美建在心坎上,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在黄道乡丹阳村瓦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的青瓦木屋鳞次栉比、层层叠叠、依山随势而筑,青石板路隐没其中,成片香柚林在黄白相间中更添生气,不知谁家飘来一阵阵社饭香。
昔日凹凸不平的村庄小道变通途,蕴藏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风雨桥、吊脚楼在锲而不舍的保护中愈显魅力,流经村落的母亲河便水溪在“两清两改两治理”中焕发生机,配备蓄水池、机耕道、主施绿肥技术的高标准香柚园区散发着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气息,与富有侗族风情的村落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近年来,在守好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的基础上,黄道乡立足资源禀赋,以建设特色小寨为抓手,因地制宜、远谋近施,逐年选择一个村民小组进行重点打造,打造一个个宜居、宜业、宜乐、宜游村寨,建成传统村落型、农耕文明型特色小寨2个,当下正着力打造1个毗邻500亩坝区的生态宜居型特色小寨。


让人民群众在乡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黄道乡全体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马黄村、锁溪村、力坳村群众反映进出村道窄、错车不方便;长坳村村民反映持续降雨致一路段边坡垮塌,影响出行;田坪村村民反映鼟锣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应加大力度……争取资金修建错车道,组织多方力量清淤保畅,传统节日、重大节日举办系列鼟锣活动,一系列惠民、利民、便民举措落地见效,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奋斗的身影、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一年年增长的收入,书写黄道乡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保障落在民生里,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新增14个公益性岗位,在家脱贫劳动力又增加一份收入。”在黄道乡长坳村,村干部杨见妹根据脱贫户居住位置划定环境卫生分片包保区域,围绕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培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近就业是民生幸福的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是黄道乡保障民生的关键之举。2025年,重点向无法离乡、负担较重的低收入群众争取150个公益性岗位,帮助部分群众拓宽增收渠道,解决阶段性困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道乡不断增强“造血”能力,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技能培训、搭建多样化就业平台、拓展多领域就业渠道,持续深化政企合作的广度和宽度。近年来,积极主动与辖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借助具有一定规模的20余个产业基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柚树修剪、生猪防疫、蔬菜嫁接等实用技术在群众之间传递,并作用于产业,培育出一批批种植能手、养殖大户;乡强村富民公司和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发挥在群众中的公信力,持续向群众输送就业信息,集中输送群众到基地务工,当好企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带动8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至少1500元。

与此同时,黄道乡坚持把解决群众小事、大事、要事作为工作重心,持续回应、解决群众的合理需求和诉求,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2025年,重点围绕治房前屋后优环境、治残垣断壁防安全、治厕所提品质、治圈舍改观念、治污水护生态、治垃圾促长效“六治”内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攻坚、常态治理,奋力开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
新征程上,万山区黄道乡将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重点围绕治房前屋后优环境、治残垣断壁防安全、治厕所提品质、治圈舍改观念、治污水护生态、治垃圾促长效“六治”内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攻坚、常态治理,奋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肖凤娇 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