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黔东南:“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非遗之花”
本文转自【新华社】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侗族大歌、苗族银饰、刺绣、蜡染等众多非遗技艺的故乡。“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课题之下,中国农业银行黔东南州分行积极应答,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作用,以普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非遗之花”。截至目前,共信贷支持全州各级非遗传承人48人,贷款余额1887万元。
“农行绿”呵护“非遗蓝”
黎平肇兴侗寨坐落在月亮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陆勇妹就出生在此。
自7岁起,陆勇妹便跟随祖母学习纺纱和靛染技艺。今年40岁的她已经是非遗蓝靛染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我们侗家人崇尚自然,从自然中选取有用的植物制成染料,生产出来的蓝靛染工艺品古朴又时尚,还非常环保。”陆勇妹说。

陆勇妹在侗品源非遗馆内整理文创产品(3月31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2014年,陆勇妹在寨子里开设了一家蜡染店,并成立了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10余年的经营过程中,陆勇妹带领社员将各类非遗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开发了600多款文创产品。
陆勇妹的非遗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我在规模扩大、产品开发、研学项目上投入不少,2020年,资金周转就遇到困难了。”陆勇妹说。
农行黎平县支行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对接需求、实地考察调研,先后两次为侗品源合作社贷款,精准投放信贷资金40余万元。有了贷款支持,陆勇妹走出了困境,加之这两年贵州文旅市场火爆,侗品源非遗馆可谓门庭若市。
由于门店独具民族文化气息,融合蓝靛染、蜡染、刺绣的服饰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前来参观、购物、留影的游客一批接一批,还有不少游客在体验区体验蜡染工艺。

陆勇妹在侗品源非遗馆内指导游客制作蜡染(3月31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去年合作社总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订单销售额有800多万元。”陆勇妹介绍,去年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1200多人次,近年来累计培训村民近3000人次。“隔壁岑所村的一位年轻绣娘在我这里学习后,就回家成立了非遗工坊,也带动了30多位绣娘。”
日前,农行在肇兴侗寨设立的“乡村振兴服务站”正式揭牌,这间“流动银行”将定期派员上门为当地企业、群众、游客提供金融服务。“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办农行的业务了,感觉我们的距离也更亲近了。”陆勇妹说。
“绣”出美好“钱”景
和陆勇妹一样,黔东南州施秉县的苗家绣娘龙禄颖,也帮助1000多名村民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挣着钱”的居家就业梦想。
龙禄颖是非遗苗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早年外出深圳打工,后来返乡创办苗绣企业舞水云台公司。创业初期,龙禄颖带领8位绣娘以手工刺绣领带、茶席装饰等小物件起步,凭借精湛技艺和精巧设计,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

龙禄颖在手工坊指导绣娘刺绣(4月1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随着订单量激增,资金短缺成了最大掣肘。关键时刻,农行施秉县支行向龙禄颖伸出援手,通过“文旅+信贷”模式累计投放1000万元贷款,并给予利息优惠,帮助龙禄颖渡过难关。
“2023年,农行500万元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帮助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龙禄颖感叹道。这两年,龙禄颖开始探索苗绣的创造性转化应用。她一方面投入智能化苗绣生产线,流水线生产苗绣风格绣品,广泛应用于墙布、挂画、服装、包包等。另一方面以手工苗绣和时尚服饰品牌合作,生产的产品亮相米兰时装周,在世界舞台展示中国民族文化。
3月刚从米兰时装周回来的龙禄颖,4月又将飞往意大利参加合作时装品牌的品牌活动。用龙禄颖的话来说,这两年简直忙得“没朋友”,随时都在讨论新产品设计方案、安排出口订单生产、迎来送往客户朋友。

龙禄颖在手工坊指导绣娘刺绣(4月1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这份事业,事关1000多名苗族妇女的就业增收。”龙禄颖直言,压力很大,但好在有农行支持她们成长,农行还努力帮助公司找销路,经过多方协调,绣娘们的苗绣作品已正式入驻“农银商城”平台。
“银匠村”插上“金翅膀”
天气转暖,春色渐浓,位于黔东南州丹寨县的“银匠村”开始热闹起来。从全国各地前来游览、体验的游客把小小的“村子”塞得满满当当。
名为“银匠村”,实际上不是村,这是非遗苗族银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国春在丹寨县卡拉村设计打造的一个“村中村”。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苗族银饰锻制、蜡染、刺绣、古法造纸、鸟笼制作等多种非遗项目的设计、加工过程。

王国春在“银匠村”内锻打银饰工艺品(4月2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丹寨县拥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30项。长期以来,这些非遗项目呈现分散发展状态,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看,没有规模,形不成聚合效应。”王国春说。
从2019年开始,王国春就马不停蹄投入建设。在将要打造二期“银匠村”主体时,资金链一下子就断了。“当时的流动资金只有50万元,项目也推进不下去,到后来就只有卖仓库里的银原料。”王国春说。
农行丹寨县支行在走访中了解到王国春的困难。在认真调研公司的未来规划、经营模式和市场情况后,丹寨县支行向王国春的公司支持流动资金贷款360万元。仅3个月时间,“银匠村”主体顺利建设完毕,并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2022年底,“银匠村”入选全国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2023年,“银匠村”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2024年,“银匠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村域”内综合产值千余万元,成为非遗产业集聚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两名苗族工匠在“银匠村”内制作蜡染工艺品(4月2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今年3月,丹寨县支行又为他增量授信640万元,总授信额度达1000万元,全力支持“银匠村”非遗产业发展。
“有农行的‘陪伴式’支持,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王国春说,目前公司和多家品牌开展接洽和合作,“今年我有信心把产值做到5000万元”。(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