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研纳克2024年报解读:国产替代领航,多元驱动发展
2024年,钢研纳克年报数据亮眼。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15.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5.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4.96%。
从行业环境来看,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迅猛。截至2023年底,全国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达到7558家,规模以上机构虽占比仅14.04%,却贡献了80.32%的营业收入,集约化发展趋势显著。在材料测试领域,机构数量首次突破1600家,钢研纳克身处其中,面临着广阔的市场机遇和激烈的竞争挑战。随着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各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检测需求持续攀升,为钢研纳克的业务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产替代是钢研纳克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检测分析仪器领域,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国外品牌长期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为了推动国内产业,我国开始着手推动成立标准化组织、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随后我国检测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实施,我国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兴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不断涌现,渗透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检测行业则会持续面临新需求。
钢研纳克是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也是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业务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基础检测仪器销量实现进一步增长,生产效率有进一步提升,高端科学仪器取得新的突破。新推出的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TQMS1000、超低碳硫分析仪CS5500T等高端科学仪器,已在客户现场实现实际应用,有力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其火花直读光谱仪更是凭借卓越品质荣获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内仪器市场的地位。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品牌与公信力方面,钢研纳克在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拥有“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以及“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为其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
技术创新能力是钢研纳克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构建了独特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重点材料检测表征方法不断深耕,取得了众多具有开创性的成果。“高速列车车轮残余应力及服役损伤评价方法”取得技术突破,“钛合金返回料在线分拣系统”投入使用,“稀土金属高速全自动分析系统”入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优秀案例。2024年,公司在专利、软件著作权、科技著作和标准发布等方面成绩卓著,授权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12项、科技著作4部、发布标准29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获得各级科研奖项27项,有力推动了国内金属检测和检测分析仪器技术的进步。
人才团队是钢研纳克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打造了一支以王海舟院士为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拥有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341人、本科730人,这些高素质人才在技术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重点工作推进方面,钢研纳克成果显著。在核心主业发展上,公司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优化检测业务布局,完成六大区域检测布局,各区域实验室均取得相关资质并投入使用。仪器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新发布的高端仪器投入实际应用,子公司发展良好,相关平台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优势。
在创新动力激发方面,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开展“以数为擎驱动转型”“AI+点亮智检时代”等培训活动,推进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建设。光谱仪机器人实现自动上样测试,搭建检测设备智能管理平台项目,提升了设备管理智能化水平,多项科研成果取得突破并投入使用,巩固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钢研纳克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深入实施员工关怀计划,提升员工福利,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钢研纳克坚持透明化运营,加强信息披露,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公司ESG实践成果获评海淀区“绿色低碳发展先行者”、2024年度财联社“ESG先锋奖”和中国证券报“ESG金牛奖”央企50强。
钢研纳克在2024年通过加速国产替代、强化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实现了稳健发展。未来,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公司战略的深入实施,钢研纳克有望在检验检测领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