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文章网 手机版

加强沿黄城市交流协作,济南今年全面深化与郑州合作

时间: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济南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重点任务方面,济南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打造黄河流域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城市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深入推进黄河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黄河流域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城市。深化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推进黄河流域政务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一体化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沿黄九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跨区域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政策体系。加强沿黄城市交流协作,全面深化与郑州市合作。

完善济南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加强产业链群协同发展,开展生态共保联治,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推进济淄科创大走廊建设,创建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与毗邻区县拓宽合作范围,打造毗邻县域合作样板。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甘肃临夏州、重庆武隆区及对口支援西藏白朗县各项帮扶工作。加快推进济临经济协作区建设,支持历城区与蒙阴县开展产业帮扶。

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

加速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全力推进比亚迪二期、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园、国际生物创芯谷、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建设,推进黄岗路穿黄隧道、航天大道隧道、黄河大道二期等项目;加快布局“H”型骨架电网,有序推进300余公里高压输电铁塔建设;全力推进示范区“一心四片”开发建设,提速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工程(博览园)、总部立体城、黄河总部基地等项目。

抓好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二期、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A地块)等产业载体建设,支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大高端项目招引和高层次人才引育,打造医疗集群新高地。推动中央商务区能级提升,加快五大超高层等重点楼宇招商,导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资源。建立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作推进体系,围绕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要素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支持开发区发展政策措施,推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开工建设公共停车设施29处,新增停车位9512个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好济南古城(明府城)、老商埠等片区保护整治和改造提升。持续巩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打造2个无障碍环境建设片区。“聊热入济”南线采暖季前建成投产,北线具备试运行条件;长清区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和电力热力送出工程、城区配套线路管网工程建成投用。完成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79.7公里。

优化中心城区供水格局,加快济钢水厂等供水设施建设,新建供水管网40公里,泉水直饮工程新增覆盖人口30万人。实施长清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市南部山区供水保障工程(二期),新建钢城区北田庄水厂。新增海绵城市建设60平方公里,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内涝防御能力提升,建设智慧排水系统,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成14.5万户居民小区电力“一户一表”改造工作。

加快凤凰黄河大桥南延、工业北路东延、稼轩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力争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高新东区云巴环线建成通车,实施千佛山站、市第五人民医院站综合体等TOD综合开发项目。提升社区公交微循环服务,推进港兴路智慧停车场等公交场站建设,新开、优化40条公交线路。加快实施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十大行动”,开工建设公共停车设施29处,新增停车位9512个。

支持县域因地制宜绘制产业链、技术创新、双招双引三张“导航图”

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制定推进区县结对共促发展实施方案,建立结对共促年度重点项目清单,通过市内协同、合作联动、抱团发展,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县域因地制宜绘制产业链、技术创新、双招双引三张“导航图”,推进产业错位、集聚、特色发展。抓好商河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探索省会城市卫星县城、全省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城镇化路径模式。探索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推动全市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紧扣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优化粮食、果蔬、畜禽等六大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实施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产业链项目,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0家。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加快省现代农业大科学中心(齐鲁农谷)项目规划建设,持续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现代种业产业园、钢城区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聚集发展,推动实施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等重点项目,培育新品种10个以上,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

统筹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千企兴千村”行动,实施覆盖400个以上村庄的产业项目,健全完善联村企业团体动态调整补充机制,调整联村企业团体50家以上。完成23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任务,市级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达到21个。推动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区域综合型试点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72公里,实施改造危旧桥梁12座。实施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进169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占比达到83%。(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