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焦裕禄心得体会范文(《我的父亲焦裕禄》观后感)

今天电影看的,内心波澜起伏,我没想到这部电影会如此地感动到我,连纸巾都没有带,以至于在电影院感动到落泪,还好我看的场次人不多,但是这部电影我认为看的很值,感谢将焦裕禄的事迹再次搬上荧幕的所有幕后工作者还有焦裕禄家人的传达。
此片的核心人物就是焦裕禄,当初选择看这部电影,因为我对焦裕禄印象很深刻,读书的时候课本上讲到过,那幅焦裕禄叉腰披衣服的旧照片依旧还印在我的脑海里,再加上自己是河南人,也非常想了解焦裕禄真实的人生,没错这部电影是人物传记的类型,主要通过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传达演绎而来。
从头至尾都有断断续续的旁白表述,本剧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首先讲的是焦裕禄在机械制造厂的时候为了制造出采矿所用的精密仪器而破格录用人才,攻坚克难,实事求是,努力奋进的故事,其次就是全剧的核心部分,他被调派河南兰考县做县委书记,治理兰考三大灾害的感人事迹,最后一部分就是焦裕禄带着全家老小回老家看望老母亲的片段以及焦裕禄身患癌症,最后忍痛离去依旧心系兰考的部分,因为是艺术作品,捎带艺术创作并不为怪,但我相信这部电影应该让更多的人看一看,相信老一辈的人会更有感触。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具体的细节,与大家分享,当然略微剧透还望海涵。
首先全片的时间定位都比较早,新中国建立初期,全片完美呈现了那个时候的状态,百姓生活仍然在疾苦之中,吃穿用度都非常艰苦朴素,节衣缩食,跟现在的中国完全两个面貌,就比如焦裕禄的家人每天就吃窝窝头煮白菜,妻子对孩子说,以后中国发展强大了,让你们天天吃白面馒头,现在的中国别说是白面馒头,山珍海味随处都可以让你吃到吐,那时候中国人民的斗志和奋进的精神真是不减,在如此条件之下,每一个人都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尽到所有的全力,才有了现在的中国,我们在享受到新中国带来的福利的前提之下更应该去珍惜,缅怀他们的奉献和努力进取。
电影第一部分是机械制造厂的故事,那个时候焦裕禄已经开始患上肝病了,为了制造出采矿的精密仪器(名字忘记了,略),焦裕禄带领工人们攻坚克难,艰苦奋斗,长期工作,在海外专家的刁难和撤离之下,通过自身努力将车刀的问题解决,打脸海外专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知人善任破格惜才,将自我的问题摆在最后,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在这部分完美诠释,比较感人的场景是妻子抱着喜悦中的焦裕禄哭泣,还有妻子带着孩子去工厂看望父亲。
第二部分是全剧的核心,我不过分剧透,开始就将兰考县初期的状态充分地呈现出来,风沙,内涝和盐碱地,条件之苦,环境之差,换做任何人估计都不会愿意待下去,在这部分中,将焦裕禄为国为民,心系兰考,吃苦耐劳,全心全意攻坚克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很多细节上充分表达,将焦裕禄精神完美呈现。
比如治理兰考的三大灾害,焦书记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没有一丝倦怠,并将决心坚持到底,顺藤摸瓜各个击破,看得出焦裕禄是一个心系于民,走进百姓,体味疾苦勤政廉洁的父母官,确实可以做为现在很多官场中人的精神榜样,这部分中值得关注的几个细节和泪点如下:
焦裕禄去体察民情的部分,将早期兰考县百姓的生活状态摸个底,泪点就是作为官员在乞讨的家庭里吃他们的食物,因为焦裕禄没有想到兰考县的百姓生存如此艰难。其次就是焦裕禄为了保证治理工作的百姓不被饿死,违规在它省购入粮食,自我承担责任,每天限量给工作的百姓发放,并且自己也跟他们一样生活,绝无贪图享乐的半点心思,然后就是焦裕禄在内涝中救人以及找寻治理风沙,盐碱地的部分,并且你要记住,在兰考的整个阶段,焦裕禄都是在带病工作,在剧情中有很多细节展示,例如藤椅被戳破,每次捂着肚子忍着剧痛,最后就是跟家人的部分,泪点也大多集中在这里,比如妻子看到丈夫的痛苦于心不忍,因为工作和家庭状况与焦裕禄起了争执,再比如焦裕禄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
最后一部分就是全剧最催泪的阶段,总结为亲情和死亡,因为焦裕禄知道自己的病情恶化,为了凑齐路费,身为县委书记找单位借钱带着家人回老家过年,看望母亲,在外工作许久不归,从来没看到母亲的他看到母亲的那一刻,瞬间崩溃了,郭晓东演得太好了,这段我是直接哭的,还有那段母亲从小告知焦裕禄要做好人的对话,拿星星做比喻,这段不剧透,以及最后离别的时候焦裕禄看着风雪中远眺的母亲,下跪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这段也是泪点,我无法描述这段剧情非常感人,接着就是离别死亡,焦裕禄在看望自己母亲的两个月后,病情极度恶化,这段主要是妻子跟焦裕禄的演绎最为催泪,焦裕禄在病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妻子看在眼里,却什么也帮不上的无奈无助和对丈夫的共情和怜爱演绎得很到位,以及最后离别之时跟妻子的对话。
焦裕禄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兰考和祖国的发展,心系百姓,连遗愿都是回归兰考,要亲眼看着百姓将兰考的三害治理成功,当然兰考并没有辜负焦书记的期望,成了脱贫致富的典范,如今发展的也是如火如荼,应该说焦裕禄是兰考县的救星,他的名字值得兰考的每一个人民铭记,他的功绩和精神值得当下我们每个中国人瞻仰和学习。